一、供求總體情況
桐城市人力資源市場每周三、周六進行例行招聘會,每月不少于2場室外招聘會,可根據企業需求舉辦專場招聘會。
本季度我市共舉辦24場招聘會,有78家用人單位通過人力資源市場招聘的各類崗位有2655個,進入市場的求職者有2204人,與上季度相比,從人力資源旺季轉向平穩期,崗位需求人數減少4039人,求職人數減少2188人,與去年同期相比需求人數增加1236、求職人數增加1029人,本季求人倍率為1.20,與去年同期相比比重下降0.01,與上季度相比比重下降0.32,整體處于需求大于求職的現狀,供需結構基本平衡,但結構性矛盾仍然突出。
二、按產業勞動力需求
從產業分組的需求情況看,第二產業1830人仍占需求的主體地位,占需求總量的68.93%。同去年同期相比,同比上升1.56%。本季第三產業需求735人,占總需求的27.68%,同比供求比重呈下降了1.85%。
三、按行業分組的需求人數
從行業需求看,需求排名前四的行業分別是:制造業1225人,比重46.14%;建筑業605人,比重22.79%;批發和零售業278人,比重10.47%;住宿和餐飲業197人,比重7.42%。與去年同期相比,制造業需求比重下降1.29%。
四、用人單位需求情況
從用人單位看,在企業用人需求中,私營及個體企業458人,占比重17.25%,聯營企業和股份制企業為別545人和385人,分別占17.25%和14.50%。同去年同期相比,私營及個體企業、股份制企業與去年同期相比分別上升了0.48%、1.60%;聯營企業需求人數有所上升,比重上升了3.48個百分點。
五、分職業供求情況分析
從各職業的需求狀況看,45.91%用人需求集中在專業技術人員和24.37%用人需求集中在生產運輸設備操作工,與去年同比專業技術人員下降11.38%、生產運輸下降了0.79%。
從各職業求職狀況看,生產運輸設備操作工(21.37%)、專業技術人員(44.37%)、無要求的(0.96%)。與去年同期比,生產運輸設備操作工比重上升了1.71百分點;專業技術求職人數比重下降2.33個百分點(。
需求大于求職缺口最大的十個職業(職業小類):從表6來看,本季求職缺口數較大的缺口有電子產品生產工(150人)、機械熱加工(130人)、縫紉制品再加工人員(119人)、,從目前我市產業結構來看,這類企業用工缺口將長期存在。
需求小于求職缺口最大的前十個職業(職業小類):從表7來看,需求小于求職人數保安員、保衛管理員、其他辦事員缺口最大,分別缺24人、39人、37人。保安員、保衛管理員這類人群主要集中在55-60多歲的失業職工和農村富余勞動力;檢驗、其他辦事員主要是年青人,特征是工作環境好,任務比較輕松。
六、求職人員分類
本季度,從求職人員類別分組的情況中可以看出,求職者主要以其它人員(農村勞動力)為主體,占求職總人數的48.60%;與去年同期相比比重上升9.71%;新成長人員與去年同期相比比重上升0.43%;本季度離退休人員180人。同比下降了4.60%,在今后退休人員在求職市場是不可忽視的一個主力群體.
七、招聘、應聘條件分析
1、性別
從供求人員性別方面看,本季度用工需求和供給男女比列基本平衡,從需求來看男性占總需求的47.27%,女性占40.87%;與上季相比男性和女性分別下降6.06和4.25個百分點。從求職人員性別來看,男性占55.76%、女性占44.24%,同比男性比重下降女性上升。
2.年齡
從單位用工對年齡的要求來看,16-24歲需求862人,求職只有170人,缺口692人,與去年同期相比求職人員下降6.42%,這個年齡段的求職者競爭相當激烈,一是這個年齡段的高校畢業生和中專技校畢業生相對集中,二是這類群體有一定培養價值。25-34歲也是需求量最大的年齡段,有978人,占總需求人數的36.84%。這類人員基本是已婚者,責任心較強,有工作經驗,招之則能上崗
3. 文化程度
從表11用人單位對求職者文化程度的要求來看,100.00%的用人需求對求職者的文化程度有明確要求。要求高中文化程度的用人需求占總體需求的51.41%;對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求職者的需求比重為19.59%;對大專文化程度求職者的需求比重為19.21%;對大學文化程度求職者的需求比重為8.29%。
從求職者的文化程度看,高中占文化程度占求職人員的主體、求職比重為50.82%;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占全部求職者的17.65%;大專文化程度的求職比重為20.87%;大學占求職人數最少占求職比重為10.66%。
4.技術等級或職稱
從需求方面看, 對初中級技能的需求比較大,初中級技能需求人數為1715人占64.60%,初中級專業技術職務需求人數為860人占32.39%。從求職方面看,有技能人數1928人占比率的84.69%,無技能人員276人占比率的15.31%,環比上升5.86%,同比上升1.95%。
八、桐城市2019年第二季度人力資源市場職業供求狀況總體分析:
1、求職群體向老年化發展。隨著我國經濟大發展,求職群體年齡結構也在不斷的變化,人口老齡化是人類社會發展過程中不可回避的問題。從表5中求職無要求、表7中的治安保衛人員、表8的其它(退休人員)、表10的45歲以上、表12的無技術等級職稱中可以看出,求職市場老年大軍占總求職的半壁江山。但在用工需求上看適合這類群體的職位少之又少。這就要求我們在今后工作中要多開發適合這類群眾的公益性崗位。是什么原因造成這類群體在不斷增大呢?其一:人口老齡化在不斷的增大,新成長的勞動力在不斷減少;其二:農村年輕一代部分外出打工,田地又被統一規化征收,在家沒事做,找份活即能打發日子又能補貼家用;其三:城鎮中的老年人國人傳統觀念認為自己的身體還行,現今消費又高,子女們負擔又重,為他們掙點家用補貼或給孩子湊點上大學的費用。
2、一些企業員工流動性頻繁給招聘帶來壓力。從本市場招聘會實際情況看,我們發現,有的企業在招聘會上時往往能得到很多求職者的青睞,報名填單子的人較多,但在下次招聘會時,該企業的缺工情況依然較大,崗位需求數沒有減少。原因:一是用人待遇偏低,二是生活保障機制不健全, 難以解決員工看病、住宿、子女上學等生活方面的困難。由于待遇偏低,許多求職者在選擇用人單位時望而卻步, 猶豫徘徊; 即便是有些求職者就職后, 很快也會造成內心不平衡, “身在曹營心在漢”, 只要有機會, 立即跳槽。三是員工保障機制不健全,不嚴格按照國家規定為員工繳納各類社會保險, 不繳或者漏繳現象嚴重;勞動合同簽訂率低, 特別是短期工基本不簽訂勞動合同;超時加班情況嚴重, 不按時足額支付加班工資;管理刻板, 缺乏人性化, 把員工當“工具” 使用, 造成人員流失嚴重。這是求職者不斷跳槽、不斷求職的直接原因。這也直接導致企業陷入了招得到人、卻留不住人的怪圈。
3、市場結構性矛盾依舊。盡管二季度供求關系相對平衡,但結構性就業矛盾依然十分突出,人力資源市場中,企業用工條件要求與求職人員自身素質存在差距,也就是崗位技能需求與勞動者素質脫節,技能人才依然供不應求;以橡膠塑料制品、機械類技術人員、建筑工程技術和施工人員等崗位居多,這些職位對員工的技術要求較高,電子加工組裝類雖然技術性不高,但要要求女性年齡和工作時間上的限制,造成大部分培讀女性與其崗位失之交臂,同時給招聘工作帶來難度。與之形成反差的是,保安員、保衛管理員、其他辦事員等崗位求職人數過剩情況嚴重。我市地處皖江經濟帶,承接沿海地區的產業轉移,民營經濟初具規模,企業對用工需求逐年增加,制造業、批發和零售業、住宿和餐飲業等勞動密集型企業用工難現象在今后幾年內不會改變。此外,新生代勞動者價值觀、擇業觀發生明顯變化,生活水平遠高于父輩,接觸的信息也遠多于父輩。除了溫飽與物質滿足,還有更多精神層面的需求,基本信條是崇尚自由,個性的發展也更加鮮明。在擇業過程中,對薪酬水平、生活的環境、職業發展前景要求較高,不愿意從事苦、臟、累的工作,使企業招不到需要的人,想找工作的人找不到想要的工作崗位,造成就業壓力和招工壓力并存的現象。后期部分企業缺工現象仍然會存在,大學生、困難群體的就業矛盾仍將延續,結構性矛盾依然存在。
4、技能型人才依然備受青睞。一方面是企業對普通勞動力的需求十分強烈,另一方面,企業因競爭需要增加技術含量,特別一些規模企業放寬對學歷的要求,更注重崗位技能熟練程度,對技術人才的需求也十分迫切,由于企業對技能型人才的培養周期長、費用高和人員流動性,不愿意培養,采取“招之即用”辦法,而形成市場需求與求職的差距,因此技能熟練求職者在人力資源市場上走“俏”。